预防保健
生腌一吃一时爽,食品安全要知道→
江湖上流传着
“吃潮汕生腌只有零次和无数次”的传说
人称——“潮汕毒药”
金黄的蟹膏
在味蕾上蹦跶的大虾
冰淇淋式的口感
很难不吞口水
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 而更高端的食材 在广东人看来 烹饪都是多余的 所谓生腌 就是把鱼、虾、蟹等海鲜或河鲜 用酒、姜、蒜等调料腌制 冷藏或冷冻后直接食用 爱吃生腌的称之为“一口上头” 没吃过的则纷纷摇头 “肝吸虫看了会点赞” “治好十年便秘顽疾” 生腌虽然美味 但关于食用后感染寄生虫的报道也不少 那么 “生腌”海鲜能吃吗? 白酒、芥末等能杀死食材里的寄生虫吗? 关于生腌,这些你要知道↓↓
生食一时爽,风险一箩筐!
一口生食,具体吃进去多少风险? 除了成为尊贵的厕所vvvvip之外,生腌收获的,还有“寄生虫警告”。 当你正在为生腌上头的那一刻,这些小东西也在为你上头。 01 细菌感染
生食海鲜、鸡蛋等食物,可能感染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创伤弧菌、大肠埃希菌、李斯特菌等致病菌。 它们跟随生的食材进入人体,可能引起腹泻、腹胀、呕吐、恶心、发烧、头痛等症状,甚至出现严重的菌血症、脓毒症,危及生命。
图片来源:腾讯医典
02 寄生虫
生鱼片、生螃蟹、生贝类等食物均是寄生虫源头。 海产品中的寄生虫以线虫为主,其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,可能引起恶心、腹痛、呕吐等。 淡水产品的寄生虫以并殖吸虫为主,由于生长在与人体差不多的渗透压下,更易在人体内存活,并可能入侵肺部、肝脏甚至大脑,在人体脏器内游走甚至啃食,并且他们可能会在体内潜伏长达数月甚至数年,风险很大!
03 病毒
诺如病毒也是很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,人感染后会导致肠胃炎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 此外,食用未彻底烹熟的海水贝类,还有感染甲肝病毒、戊肝病毒等多种病毒的风险。
“杀菌”过的“生食” 也不行吗? 为了心安理得吃“生食”,智慧的美食老饕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“杀菌”: 搭配葱姜蒜、辣椒或者芥末 用高浓度的醋、盐和酱油腌制 佐以高浓度的白酒 ...... 但这些手段真的有用吗?答案是: 只有心理安慰的作用。 葱姜蒜、醋、盐、芥末、辣椒这些调料,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,但并不能杀死已经存在于食材中的细菌和寄生虫,而且有些嗜盐菌还就喜欢高盐的环境,所以这些手段不管用。 而酒精确实能杀死一部分微生物,但问题来了,腌制食物的酒或者饮用的酒,酒精浓度根本达不到杀菌的浓度,寄希望用一口酒杀死这些微生物,终究也是不管用的。 既然配料不管用,那从原材料上下手,咱吃海产品行不行? 也不是绝对安全。 首先,未能妥善保存、不新鲜的海产品肯定是不能吃的,里面含有腐败菌就能把人好一顿折腾。 其次,海产品中可能含有线虫,且无论淡水还是海水,都不是绝对无菌的。 总而言之,杀死寄生虫和细菌,避免风险最有效的办法,还是得通过彻底、均匀地加热,如长时间的蒸、煮、炒等方式,才能保证杀灭微生物。
就爱这口“鲜”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? 对于吃货来说,要割舍“生食”这一类极致美食,真是太难了,恨不得天天炫! 如果实在想吃,那我们只能建议大家—— 01 尽量不选河鲜 虽然海产品也不是百分百安全,但比起淡水产品,风险还是相对小些,因此实在要生吃,那就尽量选择靠谱的渠道购买新鲜的海产品。 02 食材足够“鲜” 食材尤其是海鲜类食材应尽早食用,不建议在室温下放置太久,也不建议吃隔夜食物。 03 生熟食分开 无论是何种食物,在加工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将处理生、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等厨具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。 04 上心去体检 有生食习惯的朋友,还是建议定期到医院排查一下有没有寄生虫感染。 如果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疑似症状,也别自个儿想着喝个酒、吃个排虫药就行了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!
来源:综合自深圳市场监管、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